YXC 晶振知识科普:外接 2 颗电容带来的三大优势
出处:网络 发布于:2025-05-19 16:16:42 | 304 次阅读
电容的定义与作用
晶体元件的负载电容指的是在电路中跨接晶体两端的总的外界有效电容,它是晶振能够正常振荡所必需的条件。一般来说,外接电容的目的是使晶振两端的等效电容等于或接近负载电容。在对要求较高的场合,还需要考虑(IC)输入端的对地电容。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在给出的负载电容值附近进行调整,就可以得到精确的频率。这是因为此电容的大小主要影响负载谐振频率和等效负载谐振电阻。
例如,在一个高精度的时钟电路中,如果负载电容不匹配,就可能导致时钟信号的频率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容的选择方法
电容与晶振内部电路共同组成一定频率的振荡回路。这种电容是硬连接方式,其固定频率的能力很强,能够有效阻止其他频率的干扰。
晶振电路本质上是一个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其输出为正弦波,晶体在电路中等效于电感。通过添加两个槽路分压电容,并且输入端的电容越小,正反馈量就越大。
每个晶振都有负载电容这一参数,例如稳定度(部分人称之为频差,单位为 PPM)以及负载电容的具体数值(单位为 PF)等。当晶振接入振荡电路后,如果振荡电路所引入的电容不符合晶振的负载电容的容量要求,那么振荡电路所输出的频率就会与晶振所标注的频率不同。
举个例子,一个标称频率为 4.0000MHz ±20PPM、负载电容为 16PF 的晶振,当负载电容变为 10PF 时,振荡电路所输出的频率可能会变为 4.0003MHz;而当负载电容变为 20PF 时,振荡电路所输出的频率可能会变为 3.9997MHz。
在一些对频率精度要求较高的电路中,如锁相环(PLL)的基准电路,通常会并联多个来微调频率;而对于对频率精度要求不高的电路,使用固定电容即可。晶振负载电容一般有两种接法:一种是并联在晶振上,另一种是串联在晶振上,其中第二种接法更为常用,即晶振的两个脚都接一个电容并对地。
晶振的负载电容计算公式为:负载电容 = [(Cd * Cg) / (Cd + Cg)] + Cic + △C ,其中 Cd、Cg 分别为接在晶振两个脚上且对地的电容,Cic 为集成电路内部电容,△C 为 PCB 上的电容。例如,如果负载电容要求为 15pf,那么两边各接 27pf 的电容就差不多了,一般△C 为 6.5~13.5pF。
外接 2 颗电容的作用
相关问题解答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电子市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电子市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电子市场网,//tgdrjb.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